【文物图鉴】王杖—— 汉代的“敬老卡”
信息来源: 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日期: 2023-10-24 10:08

点击播放视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儿女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同时,2023年10月也是我国第14个“敬老月”。实际上,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敬老养老制度,那时候的高年老人还能得到皇帝“御赐”的“敬老卡”——王杖(又称鸠杖),以此为凭,老人就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一些特权。

所谓王杖,是皇帝赐给高年老人的一种优待凭证,因杖首安有木雕(也有金属制)的鸠鸟,也叫“鸠杖”。《后汉书·仪礼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

在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旱滩坡、五坝山汉墓出土的王杖以及“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册”简就是我国古代敬老养老制度的代表性实物见证。

武威汉墓出土的鸠杖

1959年,在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第18号墓中,出土木简10枚,出土时悬挂于一鸠杖之上。其内容记载了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幼伯受王杖事,并录建始二年(前31年)九月“年七十受王杖”的诏书和和平元年(前28年)殴击王杖主当弃市的令。由于简上无编号,出土时次序已乱,史学界称其为“王杖十简”。简长23.2-23.3厘米,宽1厘米,共有240字。松木削制、两道编绳、先书后编、墨书隶体、字迹清晰。

“王杖十简”

简中记载了受王杖者虽无官爵,其地位亦相当于六百石官;其持王杖若天子使者持节,可出入官府,行走于驰道;殴辱杖主按大逆不道论罪;市场买卖,持杖者不缴纳税赋;触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王杖十简”内容丰富、字迹清晰、次第分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汉隶书法艺术品。

“王杖诏书令册”简(局部)

“王杖诏书令册”简(正面)

“王杖诏书令册”简(背面)

1981年出土于武威磨嘴子汉墓中的“王杖诏书令册”简则是关于古代敬老养老制度的法律法规,堪称古代“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原简背面有编号第一至第廿七,共27简,但第15简已缺失,余26简首尾俱全。正面有556个字,虽历经千年,上面墨书的汉隶依然清晰可见。简文内容丰富,记载明确,既有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之人的具体做法,又有敬老养老高年赐王杖的明确规定。

武威市博物馆里的汉代彩绘漆木鸠

木鸠是王杖的杖首。在武威市博物馆里,就有一件国宝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一只卧姿木质鸠鸟,双目平视,口中含物,两翼收拢于背部,尾呈平行片状,两足曲伸,中有方形卯,为杖杆接榫处。通体墨彩绘制,从颈至腹绘鱼鳞状羽毛,两翼及尾上部绘鱼骨状羽毛。《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同于汉字“九”,有九九长寿的寓意;鸠鸟被称为不噎之鸟,表达了对老人吃饭不噎、身体康健的美好祝愿。

“王杖诏书令册”简和这只彩绘漆木鸠同为国家一级文物,也被称为汉代的“养老令”和“敬老卡”,对研究汉代社会制度、法制史、民俗学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尊老敬老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善待老人,至今仍是全社会的神圣责任。那根王杖穿越千年时光,虽已光彩不再,但那份美德早已植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