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红陶井
信息来源: 武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3-10-30 10:20

井是人们用于生活和灌溉农田的地下与地面建筑设施。由于史前时期人类应对自然的能力不足,所以远古先民都是傍水而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已发明了水井,并且一直沿用到了现在。井的发明,是古代社会迈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它大大减少了古代人们对于江河的依赖性,为城邑的形式、国家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件汉代陶井。红陶质,有井架。井架盖为屋脊式,井口为方形,井身为八棱形柱状,上小下大,平底。通高21.1厘米,底10.7厘米,为国家三级文物,出土于甘肃武威王景寨,现馆藏于武威市博物馆。该陶井对我们了解汉代水井的形制,研究汉代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受古代“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影响,战国晚期墓葬中首次出现了陶井随葬品。到了两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所以死后皆营建冥宅大墓,生活用品大量随葬。西汉前期和中期,主要随葬生前实用器。西汉中期以后,增添了各种专门为随葬而烧造的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模型和猪、狗、鸡、鸭等禽畜偶像。那时统治者们死后,还有专职官员来主持营造冥宅大墓里所需要的一切陪葬品。陶井就在这个时候作为随葬品而出现。

今天的武博珍藏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