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2032年)
为进一步明确武威市博物馆事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强市博物馆专业化品质,不断提升市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藏品保护与研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陈列展览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加快发展步伐,加强改革创新,激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突破发展,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博物馆条例》相关内容和九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文物局印发的《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我馆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32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工作主线,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推进机制改革创新、融合利用创新、服务公众创新,在新阶段新征程中推动武威市文博事业取得新进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努力开创市博物馆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推动武博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办馆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当好守护人,让文物‘活’起来”党建品牌,扎实推进业务与党建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创效,把党建优势转化成博物馆发展优势、创新优势,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二)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博物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博物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博物馆制度,激发博物馆的活力。
(三)强化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才作用,坚持以基础业务、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为优先,推动科技创新,着力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管理人才、策展人才、文保人才、社教人才等,形成符合武博事业发展实际的工作方针。
(四)突出武博特色。立足市博物馆实际发展和特点,找准武博发展目标和使命,找准事业发展的关键点,强化特色,进一步彰显武威历史、文物特色和地域文化,统筹兼顾武博事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三、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市博物馆在运行管理、展览展示、社会服务、藏品管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大成就,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有影响力的展览与文创精品不断涌现;文物保护展示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教育体系更加丰富完善;科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人民群众参观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力争“十四五”期间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到2028年,全面实现建设成为国家卓越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到2032年,达到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博物馆的建设目标。
四、基本概况
市博物馆是隶属于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现核定全额财政事业编制25人。内设党政办公室、社会教育部、陈列展览部、保管研究部、安全保卫部、设备维护部6个部室。馆藏文物46191件,其中:一级文物170件;二级文物283件;三级文物629件。建筑面积19821.77平方米,常设基本陈列展览《河西都会 天马故乡——武威历史文物展》,专题陈列展览《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现有临时展厅4个,文物库房26间,文物保护功能室8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文创中心1个。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1年被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纳入国家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2022年,成功纳入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序列;通过中国博物馆协会入会审核,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会员证号:2129);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武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授予“武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023年,被省委统战部等4部门设立为第二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被省文物局和省教育厅联合认定为甘肃省首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省级资源单位。
五、发展现状及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
(一)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发展现状:现核定全额财政事业编制25名,实有全额财政事业编制人员21人。内设党政办公室、社会教育部、陈列展览部、保管研究部、安全保卫部、设备维护部6个部室。在博物馆党支部领导下成立有团支部、工会、妇委会等群团组织。成立有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以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的博物馆运行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制定有符合实际的《武威市博物馆理事会章程》《武威市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年至2032年)》。同时,制定有《武威市博物馆制度汇编》《武威市博物馆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主要涉及日常管理、文物安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各项制度合计79项,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通过不断进行建章立制,形成更加完备的管理体系和制度;2.博物馆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参与决策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得到拓展和提升。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全面形成科学完备,符合现代化博物馆运行管理需要的管理体系和制度;2.博物馆理事会、监事会作用充分得到发挥,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监事会监督的博物馆运行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得到确立,并有效运行。
(二)藏品管理方面
发展现状:现馆藏文物46191件,其中一级文物170件,二级文物283件,三级文物631件。设有保管研究部,专职保管人员5人,专门负责藏品和账目管理。现有恒温恒湿库房26间,面积2737㎡,存放文物架柜150个,对不同材质、不同级别文物进行分类存放。库房内有温湿度计、手推车等相关设施,安防、消防设施齐全。购置有活动密集柜架97组,开放架57组,樟木柜52个,雕版架5组,匾牌架16组,文件柜48组,按藏品库房分类合理配置在26间库房中。2022年实施了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文物库房配备无线监测设备节点18个、智能恒湿机16台、空气洁净屏7台和恒湿文物存储柜5个,并通过环境监测系统进行24小时无间断的库房环境监测,构建了更完善的库房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定制西夏文献无酸纸夹具41件,器物类文物和书画类文物囊匣810件,极大的保障了文物在存放和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范建立了藏品总登记账、分类账、编目卡和各类电子账,账目清楚、填写规范、内容详实,并有专人专管。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均建立有藏品档案,藏品档案完备并按规定备案。2022年建立了藏品管理系统,为实现馆藏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国有博物馆藏品征集规范》,制定有藏品征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藏品征集相关程序。在此基础上,2022年新增藏品共计22套43件。现有藏品养护修复室8间,占地面积875平方米,配备有档案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一台,除尘台一个,书画装裱机一台、超净工作台、纯水制备仪、电钻、毛刷、手术刀等常用设施设备,能够基本满足文物的日常养护、保护修复实验、周转、鉴赏及账册卡片编目等使用需求。同时,制定有《文物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文物库房藏品出入库管理制度》《藏品征集工作制度》等健全规范且有效执行的文物藏品管理制度。按要求定期对文物库房文物安全开展检查,做好相关记录,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专职保管人员稳定达到5人,且通过人才引进与业务培训,使专职保管人员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2.文物藏品养护修复水平不断提高,建立文物保护修复基地,有1-2名具备文物修复能力的工作人员,争取具备2-3种文物藏品修复资质。同时,通过项目争取,完成对残损严重的馆藏书画、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等文物的保护修复;3.通过向上争取,文物征集经费得到大幅度充实,能够经常性开展文物征集工作;4.藏品管理系统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藏品信息采集达到60%以上,藏品数据库公布比例达到藏品总量的40%以上;5.藏品管理体系制度更加完备,藏品库房设施设备更加先进,藏品档案电子化工作成效明显。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专职保管人员稳定达到7人,有1-2名专职保管人员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2.文物藏品养护修复水平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修复基地运行更加成熟,有3-4名具备文物修复能力的工作人员,争取具备4-8种文物藏品修复资质。进一步加强项目争取力度,逐步完成对残损严重的各类文物的保护修复;3.通过向上争取,文物征集经费得到充分保障,文物征集工作常态化开展;4.藏品管理系统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藏品信息采集达到100%,藏品数据库公布比例达到藏品总量的60%以上。5.藏品管理体系制度全面完善,藏品库房达到省内一流、国内较先进水平,藏品档案电子化工作全面完成。
(三)安全管理方面
发展现状:馆建筑高度19.6m,耐火等级地上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消防设施主要有烟感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水炮、消防喷淋、IG541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7大系统。装有烟雾感应器658个,水炮12个,消火栓53个,消防喷淋1370个,干粉灭火器193具,水基灭火器10具,红外对射探测器10个,无线对讲机17部,设置消防微型站1个,外围有6个消防井,3个接合器。同时,委托专业消防维保公司,定期对馆内的消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安防系统并入公安“智慧武威”系统平台,纳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管理。安保消防人员做好消防设施设备日巡查、周抽查、月督查和日常维护,并做好巡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处置,确保消防安防系统正常运行。
全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制定《安全保卫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汇编制度19项,预案9部。实行全员安全管理责任制,与各部室、保安人员和各岗位工作员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承诺书。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和全天候巡逻巡更制度。坚持安全工作“日巡查、周抽查、月督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安保队伍建设,以政府采购方式委托安保公司承担全馆安防消防工作任务,常年派驻相对稳定的专职安保人员,在重点岗位实行定人、定责、定岗管理。并开展经常性培训演练,强化安防消防意识,提高安防消防技能。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专职安保队伍数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够更好满足博物馆安保工作需求;2.经常性开展培训演练,年培训演练次数达到5次以上,专职消防安防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得到较大提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专职安保队伍数量全面充实,年龄结构全面优化,全面满足博物馆安保工作需求;2.常态化开展培训演练,年培训演练次数达到10次以上,专职消防安防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得到全面提高,增强处突应急的能力,实现专业化。
(四)展览陈列方面
发展现状:现有1个常设基本陈列展览《河西都会 天马故乡——武威历史文物展》,布展面积2564㎡,展出文物632件,其中珍贵文物543件;现有1个常设专题陈列展览《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布展面积1445㎡,展出文物81件,其中珍贵文物77件。以上两大展览均基于博物馆类型和定位,以突出武威地区文物特色为目标进行陈列布展,展览主题突出、立意鲜明,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富有学术品位,科技含量高,展示手段多样化,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展览陈列大纲及形式设计方案均经省级文物主管部门专家论证评审通过并审核批复。其中《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于2022年5月18日荣获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协会承办)“精品奖”。
同时,依托优越的展厅条件和丰富的馆藏文物,近年来通过引进、承办和自主策划,平均每年可举办临时展览10个左右,并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22年自主策划布展的《亲亲爱物——武威市博物馆藏文物动物印象展》,被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明办联合评为2023年度甘肃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专业策展人员稳定达到4人以上,自主策展水平有效提升,策展人制度初步建立;2.每年策划原创展览达到8个以上,且展览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展览影响力显著提升,有省级展览1个以上。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专业策展人员稳定达到6人左右,且至少有1-2名策展人员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策展人制度运行更加完善有效;2.每年策划原创展览达到10个以上,且展览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更先进,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览1个以上。
(五)社会教育活动方面
发展现状:设立有社教部为专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部门,现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面积470㎡,备有多媒体大屏幕1个,各类展板30块,社教道具500套,益智沙池3个,榫卯拼接多媒体互动桌3台,卡通凳子30个,桌椅30套,台式电脑1台,展柜4个,展架4组。活动中心分为课堂教学区域、手工制作区域、成果展示区域、模拟考古发掘区域,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在此开展拼图、绘画、活字印刷、剪纸、泥塑、榫卯拼接和模拟考古发掘等多项活动。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更好地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近年来,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持续发力,培树品牌,社教活动全面开花。制定青少年教育工作计划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施方案,选编青少年教育教学项目资源库精品课程,并报武威市教育局备案。与20余所本地中小学签订馆校合作协议,每年策划或承接中小学现场教学活动4场以上。与祁连路小学、武威一中等合作,推出“文博社团”系列课程品牌,通过精品课程和现场教学,积极助力“双减”政策,开展课后一小时服务,2022年共开展“精品课程进课堂”活动13次,参与学生2500多人次。
此外,不断创新提升“四进”活动,推动社区文化促进工作提质增效。以“流动展览+精品课程+法规宣传”方式,遍及学校、社区和企业,以至偏远乡村,覆盖面广至武威市下辖三县一区,每年累计开展“四进”活动25次以上。让科普惠及群众,让群众领略到了家乡历史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讲解社教人员进一步充实,能够基本满足服务观众需求;2.社会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创建“武博课堂”品牌,打造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教活动;3.四进活动场次不少于30次/年,免费讲解不少于3次/日,社教活动次数不少于30次/年。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讲解社教人员更加充实,能够完全满足服务观众需求;2.“武博课堂”品牌更加成熟完善,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教活动;3.四进活动场次不少于40次/年,免费讲解不少于5次/日,社教活动次数不少于40次/年。
(六)影响力及媒体宣传方面
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媒体宣传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等宣传平台,进行馆内展览藏品、文创产品、线上展览、活动预告、语音导览、服务信息等介绍宣传,通过拍摄制作《武博珍藏》——精品文物线上讲解、《武博文创》精美文创产品线上介绍宣传视频、制作宣传海报、推出线上展览、开展“云游甘肃胜览文博·博物馆奇妙夜”等主题线上直播活动等方式,将图、文、音、视频结合,全面展示藏品和展览,持续为观众提供文博在线服务,让大众足不出户“逛”博物馆。同时,馆内新闻多次被甘肃省文物局、市文物局等主管部门转发报道。多篇信息被新华社、今日头条、中国文物报、中国旅游新闻等主流媒体采用,2022年武威市博物馆还首次被国外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进一步丰富新媒体宣传形式和内容,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具有较高的点击率,具有较强的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认同度;2.在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电台播放或报刊报道博物馆及活动,平均每年5次以上。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具有很高的点击率,具有较强的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认同度,并争取进入人民日报舆情数据中心、新华社、新浪、腾讯(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相关排行榜;2.在全国性电视台、电台播放或报刊报道博物馆及活动,平均每年5次以上。
(七)信息化建设方面
发展现状:市博物馆自建设伊始,即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本着先进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的原则,结合武威市博物馆对智能化的具体需求,规划建设了包含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程控交换机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背景音乐及业务广播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信息引导发布系统、 LED大屏幕显示系统、多媒体咨询服务系统、自助导览系统等子系统在内的智能化系统。近年来,市博物馆在着力打造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智慧博物馆规划与建设,建成武威市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同时,2020年消防安防设施接入“智慧消防”物联消防专网,并将安防工程纳入公安“雪亮工程”管理,进一步保障了免费开放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智慧平台建设,初步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化管理机制,逐步实施藏品数字化工程。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信息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完善,智慧平台建设体系丰富、内容完整,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慧化管理机制全面形成,藏品数字化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尝试打造一批精品数字展览,博物馆智慧化、信息化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八)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发展现状:市博物馆共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5名,按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设置岗位总量25个。其中:管理岗位5个(兼岗1个),专业技术岗位20个,工勤岗位1个。现有职工56人,其中正式职工22人。正式职工中,本科学历16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其中中级职称9人),平均年龄37岁,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90%以上,且完全实现了工作人员的年轻化。近年来引进人才6人,引进人才占现有人员总数27.27%,人均年龄29岁。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增加编制及人员,使正式工作人员能够基本满足工作需要;2.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通过外送学习、参加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参加外送学习、培训不少于50人次/年,有1-2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为副高级职称,有2名在全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增加编制及人员,使正式工作人员能够完全满足工作需要;2.持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参加外送学习、培训不少于100人次/年,,有2-3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为副高级职称,有4-5名在市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2名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九)学术研究方面
发展现状:市博物馆组建有专门的学术研究小组,共有成员2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13人。专业技术人员18人,中级职称9人,专业学历和知识结构合理。同时,制定有《武威市博物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武威市博物馆科研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强化激励机制和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进而大力支持相关专业人员积极申报各类学术课题。同时,对学术研究相关的出访、考察、学习、培训、耗材、奖励等给予资金支持。近三年来,武威市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申请并完成结项课题3项,参加各类专业培训89人次,举办专题学术交流讲座16场次。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水平;2.创办学术刊物,并在市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3.馆内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取得课题成果或发表论文达到10篇/项以上;4.有1名有地区性学术影响的专家学术带头人;5.参加或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会不少于3次/年。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馆内科研激励机制完善并充分发挥作用,科研经费充足,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2.学术刊物定期出版,刊物水平质量较高,并在省内初步具有一定影响力;3.馆内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取得课题成果或发表论文达到20篇/项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重点课题或核心期刊论文达到2篇/项以上;4.有1名省级学术影响的专家,有4-5名有地区性学术影响的专家;5.参加或举办高层次学术研讨会不少于5次/年。。
(十)志愿者项目方面
发展现状:现累计注册志愿者260名,志愿者包括教师、医生、文博工作者、高校大学生及中小学生等。根据馆内实际服务需要,为志愿者们提供了讲解岗、展厅引导看管岗、社教活动服务岗、安检登记岗等,志愿者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志愿者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累计可达3900小时,平均每人服务时长60小时,累计年服务游客近9000人。志愿者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专业的服务水平,获得了市民、参观群众和文博业界的广泛赞誉。志愿者的服务让武威市博物馆的形象更加深入民心,也进一步提升了武威市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同时,武威市博物馆自主开发的“红领巾讲解员”特色志愿者服务项目,于2022年3月5日被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文明办等5家单位联合评为武威市2021年度“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持续扩大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结构,志愿者服务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志愿者队伍影响力不断扩大。“红领巾讲解员”特色志愿者服务项目品牌更加响亮,有1-2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志愿者队伍更加扩大,志愿者结构更加完善,水平和层次更加提高,志愿者服务内容和形式进一步丰富,志愿者队伍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有2-4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有1-2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有1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十一)对外交流合作方面
发展现状: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合作,一方面积极自主策划展览“走出去”,近年来共外送展览11次,其中《西夏·党项——武威西夏历史文物展》更是远赴赤峰、哈密、大连、嘉兴等地展出,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来”,近年来共引进临时展览25个,其中文物类展览8个。通过馆际交流与合作,武威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得到了不断扩大与提升。同时积极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近三年来共参加国家级学术研讨会2次。此外,积极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甘肃省博物馆联盟等行业组织与全国、全省兄弟单位开展交流合作。同时,与宁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共武威市委党校合作共建,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活跃馆内学术氛围,增进馆际学术交流。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持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形式和内容,在扩大文物和展览交流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开展人才、经验、教育、科研等方面交流;2.每年开展各类对外交流合作不少于15次;3.积极参与各类博物馆行业组织、区域博物馆联盟、馆际交流平台,初步建立长效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中小博物馆的交流协作。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形成全面、综合、立体、常态化的对外交流合作模式;2.每年开展各类对外交流合作不少于30次;3.在各类博物馆行业组织、区域博物馆联盟、馆际交流平台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尝试主动搭建区域性馆际交流平台,并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全面建立长效协同发展机制,与中小博物馆的交流协作更加深入广泛。
(十二)开放及观众服务管理方面
发展现状:制定有《武威市博物馆观众意见及投诉处理制度》,设立了观众投诉接待室、意见箱、留言薄、网站投诉热线等,成立了观众投诉处理领导小组,接待处理观众各类投诉事件。对观众的各类投诉及时处理或逐级上报,不论电话、书面或口头投诉都能在10分钟内及时妥善处理,并要求对一般性投诉事件在1-3天内做出调查及处理意见,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至止投诉人满意。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根据观众意见簿和调查问卷中观众对展览和各项服务意见反馈统计,结果显示,观众满意度达99%。观众对馆内环境、设施配备及服务水平评价很高,卫生整洁,展览内容丰富,设计精美,是非常适合参观、学习的场所。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进一步加强观众服务的措施,可针对不同类型观众提供符合其特点的不同服务;2.综合运用不同统计方式,不断增强观众数量统计的科学精准性。增加观众调查频次,调查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丰富。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全面建立起针对不同类型观众的综合、立体、分类、精准的服务体系;2.形成标准规范科学的观众统计体系。观众调查更加全面准确,观众意见建议得到充分体现反映。
(十三)文创产品开发方面
发展现状:近年来,市博物馆不断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工作,设计开发了凉州故事系列、八鸟朝阳系列、西夏系列、铜奔马系列等10个系列上百种精美文创产品。“西夏仿古陶瓷制品”系列荣获“甘肃省旅游商品大赛”铜奖。2022年6月上市的鸠鸟文创雪糕,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成为网红文创。同时,相关文创产品还代表武威市文旅行业受邀参加了第二十八届兰洽会展销会、“5.19”中国旅游日展品交流会、甘肃省博物馆万象涵容文创展等进行参展宣传。在2022年12月武威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商务局举办的第二届“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武威市博物馆开发的彩绘鸠鸟文创雪糕、西夏牡丹纹团花系列充电宝、西夏合璧姓氏杯荣获铜奖;西夏合璧姓氏杯荣获最佳创意设计奖;八鸟朝阳系列丝巾、鸠鸟系列彩绘鸠鸟冰箱贴荣获最具商业价值奖。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武威市博物馆文创产品亮相甘肃文创产品展,展示了武威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为更多人带来文化的享受,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期规划目标任务(2023年至2027年):1.进一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设计开发更多系列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系列达到20种以上;2.培养专业设计人员和团队,有1-2名产品设计、研发人员;3.着力打造“明星产品”,至少2种以上产品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创建“武博文创”品牌;4.进一步拓宽销售网络和渠道,初步实现销售网点走出去。
长期规划目标任务(2028年至2032年):1.文创产品系列达到40种以上;2.具有稳定的、一定规模的、高水平产品设计、研发团队;3.至少5种以上“明星产品”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2种以上“明星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武博文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4.销售网络和渠道进一步丰富,能在人流量集中的机场、车站、商场等地运营专门的实体销售商店。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馆党支部班子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全馆未来十年内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将其中涉及的重点工作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影响全馆建设发展的重大工作项目要早讨论、早决策、早实施,以规划为工作指南,按照步骤分步实施。各部室要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增强人才支撑。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岗位培训和人才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博物馆人才队伍,加强后备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结合博物馆科研课题与研究项目,统筹安排、培养、使用人才,积极推动以科研项目培养人才,以人才促进科研项目推进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制度保障。以完善的规章制度提升管理运行水平,以精细的绩效考核措施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在现有制度体系基础上,继续狠抓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实现制度化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确保《规划》的推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