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武博珍藏系列视频为大家介绍的这一件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罕见大型青铜器——青铜鍑,为国家一级文物。
2006年4月27日,武威市张义镇一农民推地时发现了这一青铜鍑,其外形似一个放大的高脚杯。
青铜鍑口径为0.87米,腹围3.42米,总高度1.18米,其中底部喇叭形圈足的高度为0.17米,直径为0.38米,重量达到了230多公斤。短颈,平沿,圈足,弧腹,腹肩部位均匀分布三“虎耳”、四“环扣”,虎耳长19厘米,高7厘米。虎均站立,虎头向上,尾巴下垂,尾尖略向上卷曲,均为焊接而成。腹上部有明显的焊接凸棱,应为分块铸造然后焊接而成,腹下部有一周焊接凸棱。圈足喇叭形,对称各有两圆形镂孔,圈足与腹底有明显的焊接痕。
青铜最早出现在北方草原,公元前7-8世纪,伴随着欧亚大陆草原民族的迁徙向西迅速传播。早期铜鍑主要集中在新疆以西至北,高加索及黑海北岸的草原地带。
鍑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炊具,鍑体敞口,弧腹,圆底,足成喇叭形,以承受鍑体,起稳定作用。这类器物造型的设置,不仅在于就炊时的搬动方便,更主要的为了马背民族迁徙时的携带方便。而高圈足的设计,也是针对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就炊时,随便找一块略平坦的地点,把铜鍑从马背上卸下来,就地一放,在高圈足下拢火,就可以进行炊事。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出具的《鉴定意见》说,青铜鍑具有“单纯而强烈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特点,耳的虎形是典型阿尔泰、鄂尔多斯样式,腹形、环纽也是战国中晚期特有和多见的形式”。
结合出土地背景,专家认为这一青铜鍑可能是战国末至西汉初,游牧于武威一带的匈奴王公贵族的御用之物。史书记载匈奴右部有休屠、浑邪诸部,其中休屠居武威姑臧,而这一青铜鍑的出土地就在姑臧南不远处。同时,根据器物上的烟炱和腹内壁似脂肪类的垢物来推断,这一青铜器物可能是用来熬煮牛羊的炊具,操作时可用吊链悬系,也可用石块支垫。它也是迄今甘肃境内发现的器型最大的早期青铜器,反映出了匈奴人高超的铸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