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武博珍藏为大家介绍的是石刻隋曹庆珍墓志。青石质。方形,志盖有龟趺座,盖竖长方形,上端呈半圆形。阴刻楷书两行六字,“曹府君之墓志”。志身阴刻楷书二十三行,满行二十三字。内容记曹庆珍生平家事。碑高47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出土于甘肃武威城南枣园村石油库。为国家二级文物。
曹氏是中古时期武威郡所出的六大姓之一,当属粟特昭武九姓。武威出土的《隋曹庆珍墓志铭》为了解周隋时期的西北形势、特别是隋炀帝时代经营西域提供了珍贵资料。
曹庆珍的祖父曹达,于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任甘州西安县令。如果说曹庆珍的祖父曹达是文职官员,那么其父亲曹浑则是统军武将。墓志记载,曹浑于建德四年(575年)出任大都督、黄石镇将,守卫边疆,关河平安,后战死沙场,英勇殉国。父亲去世时,曹庆珍只有18岁。曹庆珍“生居戎马之间,长习韬奇之略”,年轻时文韬武略。曹庆珍弃文从武之后,先后在北周、隋朝时任统军、别将、都督。曹庆珍担任都督后,率领军队出玉塞(长城一带),战金微(漠北一带),“日逐亡魂,月氏丧胆”,常年在西北边疆作战,因战功卓著,升任旅帅、校尉、司马等官职。
曹庆珍在军营“抚军若子,体国如家”,也即爱惜士卒,爱国如家;而且“趣事戎行,必同甘苦”,以戍守边关、保家卫国为荣,与士卒同甘共苦,共抒家国情怀。正因如此,曹庆珍深得军心,在边关很有声望。隋末时期支持李轨建立河西大凉国,为其第一谋主,而与同为粟特胡人的安修仁弟兄分道扬镳,并与李渊所建唐朝为敌。
结合出土墓志与传世史籍的相关记载,文章考证认为曹庆珍即曹珍,字元瑒,是武威地区著名的粟特胡人,在隋炀帝时有经略西域之功,隋末支持李轨河西大凉国割据一方,失败以后在唐初遭到打击,但武威曹氏在唐宋时期势力仍然很大,成为当地著姓豪族。
今天的武博珍藏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